top of page
從英國美術工藝運動到維也納分離派
重視藝術創作的「分離派」,亦重視從內容到形式的 「實用性」與「合理性」,強調風格上發揚個性,盡力探索與現代生活的結合,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式樣。曾經廣泛地應用在繪畫、設計、建築、家具上。
構成主義是一個發生在俄國1917革命後的藝術運動,俄國畫家馬勒維其推動一個藝術革命。立體派把物象分解,化簡成單純的幾何形,而馬勒維基的作品只注意幾何形本身。認為用圓形、長方形、三角形或正方形,便可以表現任何事物了,因幾何形體是最單純,也最純粹的的造形。
構成主義者認為:廣告(文宣)照片並不在於將看到的事實翻印出來,而是將目標意象(要宣傳的)與日常生活意象(要聯結的)並置一起,如此形成照片蒙太奇(Photomontage)才能達到更廣的政治目的,才能達成為(共產)黨服務的目的。
俄國構成主義
包浩斯,是1919年由建築師格羅佩斯於德國威瑪所創建的設計藝術學院。19世紀晚期,藝術與工藝運動帶來的改革思潮,又正值一戰後正欲利用工業重建德國。格羅佩斯在包浩斯的中心思想:「整合的藝術」,企圖教育建築師、畫家與雕塑家,成為具有優異手藝,又結合理論思辯的工藝者;強調藝術應回歸工藝,藝術家應與工藝家地位平等,並致力於結合工藝與工業。
1923年荷蘭風格派創始人凡杜斯保開始鼓吹秩序理性的概念,影響了包浩斯許多學生思考工業技術。爾後格羅佩斯撤換了帶有表現主義地伊登,聘用匈牙利構成派畫家莫霍伊·納吉為新導師。由此包浩斯的取向逐漸往理性幾何靠攏,原本手工藝與烏托邦的理想色彩慢慢退居其次。可說是現代設計運動的開始。
走向包浩斯
1920~1950年的工藝到工業
以短片的形式表現這三十年間,設計思想的轉換。
設計史詮釋
bottom of page